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手机号码,快捷登录

石牌古镇(苏祥义著)古镇饮食文化之七:米F

[复制链接]
芦苇飞雪 发表于 2024-5-7 09:07:1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古镇饮食文化之七:米F

发表于2013.01.22/20:25

古镇早点品种繁杂,今天单讲石牌金牌早点:米F。很多地方都有吃米F的习惯,城关和旧口都有,但没有石牌普及程度高,石牌镇可说是全民吃F,每年总要吃去几十万斤米F。特别是春节期间,米F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年货,给外地亲友送礼时,必送上老三样;米F,香干子和腱子。记得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豆腐店里李维本做F时,一到腊月就要提前将大米送去登记,予约何日取F。腊月升三起就要通宵排队取F,米F加工一直做到腊月三十下午,虽然F坊日夜不停地做F,仍有好多人买不到。到八十年代虽然增了几户做F的,但一到春节仍然供不应求,依然要排队,虽产量十倍以上,因春节前后请客的太多,农村宴客时,很多也吃上了米F,春节前后需求大增,还是要预定。
做F是很辛苦的,大米磨浆后沥干,再做成球状的F团放在大锅里煮至八成熟,以前都是用木杠反复压碾叫打团,F团打好以后装入铁筒漏斗,用木杠压榨漏斗,米F即如线条一般落入开水锅中,待条状米F浮起来以后,立即从锅中捞出,放人冷水中漂洗降温(否则线状的米F易成一团)。石牌F以前有粗F、中粗F和细F三个规格。粗F如北方(比如石家庄)饭店里卖的“饸饹”般粗,吃的筋拽些。细F口劲小适合老幼人群吃(城关和旧口都是细F)。现在做F用上了机械,“打团”用搅拌机,“压榨”是螺杆挤压,省工省时效率高。还有一绝窍:用“桂朝米”做F产量高。桂朝米做饭很难吃,做米F筋拽好吃。江陵县有专门种桂朝米的农户为石牌送桂朝米。现在卖的都是中粗F。历史上古镇有多家F馆,那时也是“专卖”、F馆是不卖面条的,而且全天营业还有早堂晚堂。如东街阊门内的柳F馆,老板柳乃贵既是师傅(做F,冒F)也是老板。他店的特点是,F好汤更好。他用的汤是整块白肉(或五花肉)放锅里熬,不放大料,以清汤入碗味清淡而绵长,早堂F上放半分厚寸半长的白肉四片只收一角钱。另外还有时鲜果蔬如酸白菜、罗卜丁、藕丁、香干子丁,蒜果榨莱等,用小醋碟装上供客人饮酒佐食别有风味。现在的米F总是吃不出当年梆F馆的味道,可惜柳家F馆无人传承!开放的时代,桂林“米F”卖到全国各地,过桥米线也是米F。在外地的乡亲吃了都觉得不怎么的,没有家乡的F好吃。我建议本地有实力的创业者,可以选择将“石牌米F”做成快歺包,机械化生产难度不大,作为产业将石牌米F走向市场走向全国。


(石牌豆腐论坛申明:版权作品,仅供查阅,请勿转载)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版|电脑版|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|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|钟祥豆香信息服务中心|钟祥石牌论坛 ( 粤ICP备14028104号 )

GMT+8, 2025-4-4 00:23 , Processed in 0.066573 second(s), 18 queries 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