坚实的脚印(邱启鑫著)-第六章征途 “割资本主义尾巴”
第六章征途“割资本主义尾巴”
一九七三年春,石牌区委从区直各单位抽调上百人,组成了多个工作队下农村蹲点。
那几年,毛主席树立了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为全国农业发展的典型,并向全国发出了“农业学大寨”的号召。
当时,农村工作的重点就是要像大寨人那样,发动农民群众“斗私批修(资本主义)”,割“资本主义尾巴”,以便战天斗地,促进农业发展。
我随区委书记陈国福到李集公社锐光大队蹲点,工作队由五人组成,何俊汉任组长(区文教组负责人),耿明(区供销社副主任)任副组长,材料员姓赵,队员肖乃金和我。这是我从事党政行政工作后,第一次随区委书记下农村蹲点,一切都很新鲜。
我和区委书记陈国福吃住都在农民彭继茂家中,我和他同睡一张床。我常住村里,他到点上安排工作后,还要跑全区其它地方搞调查研究检查工作,在点上住的少一些。
工作队在村里的工作,主要是帮助大队党支部“两手抓”,一手抓批农村的资本主义倾向,一手抓农业生产。
那个年代,推行极左路线。规定农民种自留地,每户不得超过两分田,每户鸡鸭都不能多养,只准养10只左右(鸡、鸭多了会跑到农舍周围的农田里,吃生产队集体种的粮食),每户台基围林只能控制在屋前7弓(一弓=5市尺),屋后8弓范围内,超过此限的统称为“资本主义尾巴”,都要拿出来交给村集体。
农民对这样的政策即使有抵触情绪,但戒于工作队的压力,不得不服从“割资本主义尾巴”。不过,工作队在具体落实中也没有搞一刀切,只处理了“损公肥私",影响较大的极少农户。到后来好像也就不了了之,据说是中央农村政策作了调整,停止了这一作法。
通过这次蹲点,我接触了农民,初步了解了农村,学了一些农村工作方法,为我后来从事十多年的行政领导工作打下了基础。
1975年初冬,作者(右)和肖乃金(中)、王中海(左)合影
(石牌豆腐论坛申明:版权作品,仅供查阅,请勿转载)
页:
[1]